2015年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畫,更於一年後提出「癌症登月計畫」預計經費為18億美元,期盼能加速癌症治療的研發進展。此舉足以看出美國對於精準醫療方面的發展極為重視且有極大的決心。而如何在多數國家中首被列入登月計畫的成員,更在登月計畫中有脫穎而出的想法,讓國外特別注目。「How to get Involved in the Cancer Moonshot Project」,台灣深厚的研發實力,期盼一同創立台灣/亞洲第一個多體學癌症精準醫療智識庫。
PMMD於9月12日舉辦協會小聚活動,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化學所陳玉如所長分享「How to get Involved in the Cancer Moonshot Project」。陳所長一開口即破題也道出國外許多廠商非常積極地想要加入,但因應在地之情也很希望台灣業者廠商一同參與此計畫的進行共創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期盼政府單位能更加速的通過法規上的限制及給予更多的支持。
談及「Cancer Moonshot」這個計畫,最早僅有七個國家共同進行,目前已有11個國家加入此計畫。而此計畫從癌症免疫治療、蛋白基因體學、法規層面著手;扮演著國際標準分析流程重要角色的陳所長對此非常期待,透過技術平台、高品質(跨種族)蛋白基因體大數據的分享對於精準醫療的發展產生更大的效益。舉例來說: 對於早期癌症病人從基因體深入到蛋白質體的分析,建立早期診斷及預後標記,尋找預後不佳之早期疾病進行積極治療的黃金時機,將可提供更好的精準醫療策略。而對於晚期癌症病人因應發展藥物療效標記,提供對現行標準治療反應不良的病患替代療法或優先新藥臨床測試的機會,透過癌症蛋白基因體檢測的臨床驗證,建立新世代的組合癌症療法;新穎性致癌變異評估開發成藥物標的可行性,加速疾病轉譯研究,提升開發標靶藥物的效率並立基於嶄新的分子層次,以提供癌症患者最佳的治療決策。
陳所長也提到,因應各國家及各種族的檢體特性的不同,因此非常希望各國間在完成此計畫後可以共享所有的數據,期盼建立「台灣/亞洲第一個多體學癌症精準醫療智識庫。」此智識庫不僅是儲存data,更要串聯精準醫療的藥品、醫材開發及檢測服務,預計於2020建立完成。此構想令美國將當震驚,而目前由宏碁(acer)開發一個系統「Cancer Moonshot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使data分析處理時間從四小時縮減至5分鐘,從三天縮減至20分鐘,未來更期望可以達到在家即可follow up sample目前所在的位置。此系統初步構出也讓國際間看到台灣資訊產業的硬實力,陳所長有趣的分享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要對我們這麼好。
基於台灣進行「Cancer Moonshot Project」的必要性及種種優勢,也說明當初選擇肺癌、乳癌及大腸直腸癌進行研究的原因,挑選此三類癌症為主要研究標的,可補足台灣/亞洲特有的癌症亞型之臨床缺口。國人癌症的臨床表徵有別於西方族群,深具亞洲市場潛力;而台灣高品質醫療臨床團隊及獨一無二的健保系統,具完整臨床資料及長期追蹤之優勢,可與大數據作良好串聯。
最後在Q&A 時,小聚貴賓台大基因體學專家俞松良教授亦是此癌症登月計畫重要推手之一,俞教授談及此次在思考如何與業者推行此計畫,可以單從追蹤此計畫的進展亦或是依照各公司研發的方向調整與此計畫相合作。俞教授也分享建立此database的優勢:
一、學界及醫界都可以想到的應用。舉例來說,為了預防肺癌、頭頸癌等其他癌症的復發,大部分都會將lymph nodes切除,而切除的lymph nodes中其實僅有10%的組織中有癌細胞。這樣的不精準其實對於所多患者都造成極大的傷害。而對現行提及的「精準醫療」常常僅是找對的人、對的時間、吃對的藥、不對的費用,其實是相有矛盾的。因此此database非常重要,針對標準的應用將產生一個完成的雛形可對於各業界廠商進行技轉等其他的合作。
二、國際藥廠對於此database也非常有興趣。舉例來說,為什麼藥需要這麼貴? 因為付此顆藥的錢不僅僅是此顆,更是長期研發失敗的成本加諸於此次成功研發出藥物的成本。因此若有此database就不需要重新設計臨床試驗,不緊縮短研發時程,更是可以省下研發費用。
可想而知,在完成此癌症登月計畫需要耗費一大工程,但也很感謝所有參與此次計畫的人員,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研發,產生出極為重要的database更是對於產業界產生極大的利益。最後陳所長也有提到癌症精準醫學研發及產業化目標有四點: 建立高端國際標準化技術平台及質控系統,將串聯產業服務平台及臨床檢測技術;開發出3-5個體外檢驗試劑原型,以精準醫療伴隨式標記(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預測標記(如:華人遺傳性癌症、早期診斷、淋巴切除指引、術後復發)為例;在癌症治療中鑑定新標靶、小分子或臨床前抗體藥物;並建立癌症精準醫學智識庫(搜尋平台)。
Comments